灯塔-日照先锋 > 日照党史 > 每周学党史

每周学党史第70期│海滩上种“白银”

发表时间: 2020年09月08日 17:13 来源: 点击量: 7922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日照东临黄海,海洋浩瀚,滩涂广阔,光照充足,交通便利,占据逐海为盐、得天独厚的天时与地利,早在宋代,就有以渔盐之利为生的大量从业者,盐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1943年与1944年,八路军第115师、滨海军区等部队官兵与日照党组织带领日照人民因地制宜,展开了开垦盐田运动,在荒芜的滩涂上堆起了白花花的“银子”(盐),为摆脱滨海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异常困难局面,进而创造八路军大反攻的条件以解放日照,发挥了重大作用。

1942年,滨海抗日根据地遭到了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疯狂侵扰,陷入极端困难局面,控制领域大为缩小,军民生活举步维艰。时任中共滨海地委书记的王众音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谈到:“吃饭穿衣都成问题,在反‘扫荡’中,大家有时只得吃山果、野菜、花生皮、地瓜秧,穿的是补了又补的衣服。吸烟的同志就把芝麻叶、花生叶晒干搓碎当黄烟。当时女同志都离开机关,化装成当地群众,挽起发髻,疏散到贫雇农家中做工作。部队枪支弹药很缺,伤员的医治,兵源的补充都很困难。”

进入1943年,加上灾荒连连,滨海抗日根据地的经济生活状况愈加艰难。2 月,日照中心县委机关、警备团以及县大队的干部战士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开展大生产运动,决定在安东卫南滩头开垦盐田。

南滩头有一望无垠的海滩,具备非常好的晒盐条件,可是原存盐田面积很小,主要因为长期以来单个劳动力和个体经济难以在潮水涨落的较短时间内,修筑好阻拦大潮的堤坝,一旦大潮涌来,盐田将被灌进的大量海水毁掉。于是,开垦盐田的一部分干部战士先进行了 3 天的勘察地形、走访老盐工等准备工作,初步掌握了一些晒盐知识和沿海气候变化规律,接着制定了开发安东卫盐田的具体方案,并组建起一支 300 多人的队伍,打响了开垦盐田战斗。

虽早春二月,清冽的海风仍肆无忌惮地呼啸,天气寒气逼人。参战队员个个挽起齐膝的裤腿,赤脚踏进滩泥,抡锨、挖泥、筑坝,将滩面的薄冰踩得咔嚓咔嚓直响,挖上来的泥很快地冻结了。冰水似根根针扎进战士的皮肉,大家的脸冻得乌青。有的观战群众忍不住拉住几位身体单薄的小战士,劝说他们上岸休息一会儿,可战士们坚决不答应。各班、排还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海防警备团一连六班战士早出晚归,经常连续奋战三四个小时,因而该班被评为先进班,班长王海亭被评为警备团模范。这样,在大潮来临之前,参战队员在海边修筑了一条 300 米长、1.5 米高、3 米宽的堤坝,在堤坝内开了水沟,打上格子,培了泥基,建起了平整的棋盘式的大盐田。第一年,盐田产盐 70 多万斤,第二年增加到 120 多万斤。附近的荻水、小庄子、安东卫等村的村民在县委的带动下纷纷效仿,开辟了一些小块盐田,平均每户可分盐 1 万多斤。

阳春三月,晒盐进入最紧张的时节,安东卫盐田格外繁忙与喧闹。9部风车同时转动,淙淙海水欢快地流入盐池,人们淋卤、撒种、刮盐忙个不停。一堆堆海盐在阳光照射下,分外晶莹剔透。

1944 年 2 月,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率领军区直属队,也到安东卫南面的海滩上开拓盐田。陈士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上将。1909年4月,他出生于湖北荆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927年9月,参加了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34年10月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第四师参谋长。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参谋长,随后开赴到山西抗日前线。1940年7月率部到达山东,任八路军第115师参谋长。1942年任滨海军区司令员。1944年在山东攻势作战中,率部恢复和扩大了滨海抗日根据地。在开挖盐田之前,陈士榘专门拜有经验的老盐工为师傅,学习晒盐的方法,经常与大家一起讨论转滩、灌滩技术的优缺点,不断改进晒盐技术。

盐田开工后,白天,陈士榘等部队干部亲自督查挖土、转泥、筑堤、开渠等工程细节,指导不懂技术的战士,使得几位老盐工共同笃定陈士榘当兵之前应在家晒过盐,待这件事情传开来,惹得战士们不禁捧腹大笑。夜深人静时,陈士榘等领导顾不得休息,召集收工后的干部战士围坐在一起,畅谈白日的工作情况,仔细研究解决问题。工程开工刚几日,一位老盐工对陈士榘说:“一年中除了农历七月十五,要数农历二月二的来潮为最大。现在离二月二只有5天,一定要赶在大潮前头修好抵挡海水的外堤坝,一旦潮水涌进开垦的滩内来,除已经动工的地方会前功尽弃,还会增加筑工的辛苦和困难。”陈士榘等领导马上对官兵进行动员,激发劳动热情。经过5天的突击劳动,大家终于完成了近600米、1.5米高、3米宽的外堤和蓄水的内湖、荒水湖,挡住了大潮的侵袭,还蓄进了海水。军中诗人易尔山有感于这热火朝天的盐垦场景,挥笔写下《种白银》一诗。诗中写道:

……

谁也不顾惜泥沙冻僵腿

谁也不顾惜冷风刮痛脸

谁也不顾惜锨镢磨破手

谁也不顾惜热汗湿衣衫

是谁在干的那么起劲——司令员、政治委员

是谁在干的那么起劲——战斗员、男女工作人员

……

后来,这首诗被谱成歌曲《八路军开盐田》,在根据地广泛地传唱。

在开垦盐田运动中,山东军区机关人员在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的领导下,到赣榆县柘汪沿海开垦盐田。罗荣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国十大元帅之一。1902年11月26日,他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今属衡东县荣桓镇)。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农民运动。参加过湘赣边秋收起义,又经三湾改编,随毛泽东进入井冈山,在第一次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罗荣桓领导部队的政治工作。1934年1月,罗荣桓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获红星奖章,同年9月,任第8军团政治部主任。长征中第8军团撤销,罗荣桓先后任总政治部巡视员、第1军团政治部副主任。全面抗日战争初期,罗荣桓任八路军第115师政训处主任(后改为政治部主任)。1938年3月,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委员。1939年3月初,八路军第115师师部和第686团在代师长陈光与政治委员罗荣桓的率领下,以东进支队的名义进入山东,与八路军山东纵队并肩作战,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1943年3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八路军第115师与山东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115师政治委员兼代师长。9月,罗荣桓任中共山东分局书记。在1942年至1944年期间,罗荣桓率领八路军第115师曾在滨海地区战斗过。其间,罗荣桓在日照县碑廓村(今属岚山区)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曾于1942年12月亲自指挥了第三次甲子山反顽战役,对扭转滨海抗日根据地困难局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还于1944年6月15日至10月1日在碑廓等地召开了山东军区军事工作会议。根据这次会议精神,山东军区相继发起了1944年冬季和1945年春季攻势作战,为山东全境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在开垦盐田的日子里,罗荣桓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经常去海边看望参加劳动的战士们,有时参加一些轻微的生产劳动。当时,自甲子山反顽战役胜利后,罗荣桓一直身患重病,每天尿血,脸色焦黄,一开始他自己以为是疲劳的缘故,没有在意,照常坚持工作,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得知此消息后,专门拍电报给中共中央,建议罗荣桓到华中新四军处,去找奥地利的泌尿科专家罗生特治病。经诊断,罗荣桓左右两侧的肾脏都有病变,但由于当时医疗条件艰苦落后,连检查所用的X光机也没有,罗生特只好决定暂且对罗荣桓采取保守治疗方法。治疗3个月后,罗荣桓无心静养,时刻牵挂着山东战局,抱病又投入工作。

有一次,罗荣桓在视察盐田时,看到指战员们正在欢快地挑土,心里很高兴,就脱掉鞋子,挽起裤腿,拿起铁锹跳到水里,一面和大家说笑,一面不停地往筐里铲土。管理员石理成看见后,急忙过来劝止说:“罗政委,你身体不好,别干了。”

同志们也都说:“是啊,罗政委,你能来看看大家就行了。”

罗荣桓笑呵呵地对大家说:“光看不干怎么行呢?大家不是常说,要劳动创造世界嘛”

大家见罗荣桓这么风趣、乐观、平易近人,都非常感动。广大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开垦盐田运动中蔚然成风。

收获了大量食盐后,滨海军分区后勤和情报部门与根据地政府紧密配合,在岚山头、柘汪等地开设贸易商行,开展对上海、青岛、新浦等敌占区的商业活动,用盐换回布匹、药品、五金、电讯器材等军用物资,还利用商贸人员的社会关系,侦察和收集敌伪情报。八路军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了经济困难,部队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赢得了人民的支持。1944年底,罗荣桓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说:“部队在生产初步发展的基础上,一般主力机关每日可以吃到5钱油盐、1斤多菜,每月1斤多肉。并能补助牙刷、牙粉、黄烟等日用品,今年上半年,由于生产盈余,每人解决衬衣1套,体力亦渐增强。”

无边的海浪经年累月地悄然冲刷着沙滩,如今,开垦盐田的往事随流年运转也渐渐远去,可总有一些人与事难以被历史流沙裹挟而去,反而像钻石一样永驻、熠熠生辉,留给后人无尽的精神瑰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