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日照先锋 > 日照党史 > 每周学党史

百年曙光 薪火相传

发表时间: 2022年10月20日 10:25 来源: 点击量: 9586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中共日照市委党史研究院(日照市地方史志研究院)课题组

执笔   尹德满  王文杰  蒋月阳   潘维胜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朽。

百年曙光小学镌刻着日照的红色记忆,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历史见证,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1928年春,中共日照县委成立,安哲任书记,郑天九负责宣传工作,陈雷(牟春霆)负责组织工作。以县城为分界点,县委集中形成城北、城西两个活动中心。城西活动中心以曙光小学为主要活动驻地开展党的革命活动,留下了一段不可磨灭的红色光辉印记。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如今的曙光小学党史教育陈列馆坐落于东港区后村镇原曙光小学校园内,成为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现实载体。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孕育的革命精神,已深植于日照这片热土,不断书写着感人篇章。

冲破黑暗  曙光绽放

夏草芳菲,万物并秀。盛夏日照,来到曙光小学党史教育陈列馆,一进大门,郑天九、陈雷率领的日照暴动南路支队整编浮雕跃然眼前,透过英雄们刚毅的眼神,仿佛看到了那段烽火岁月。校门左侧立着一块黑色石碑,碑上以简洁汉字书写了曙光小学的沧桑历史和为日照革命立下的功绩。

摩挲一草一木,思绪仿佛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历史的炮火声犹如在耳。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实施戊戌变法,提倡教育制度改革,鼓励私人开办新式学堂。

1909年,小邵疃村郑淑寅留日归来,邀请郑淑绅和郑子平自筹资金建立邵疃两等小学堂,郑子平任校长。建校之初,学校就确立了“反帝、反封建,培养新兴实业人员,振兴中华”的办学宗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同。1914年,学校建成5间学堂,到1918年发展到18间校舍,一所经费充足、设施优良、年级齐全、师资雄厚的两等小学堂闻名于日照,是日照县早期的学校之一,它便是“曙光小学”的前身。

1928年春,中共日照县委建立后,首要的工作任务是宣传教育发动群众、秘密发展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如何深入群众中宣传和发动革命,并得到他们的信赖和拥护,这对新生的日照县委来说,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甚至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郑天九等人无所畏惧,以公开职业掩护,利用相熟的邻里乡亲关系,主动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一起发展革命力量,初步打开工作局面。日照县委的城西活动中心,由郑天九、陈雷二人负责,主要活动驻地是邵疃小学一带的村庄。

当时,一腔热血的郑天九以公开职业国货贸易公司推销员的身份为掩护,主要负责在日照城西的邵疃、山字河一带开展党的活动。他先通过交朋友方式吸收贫苦青年汉成运入党。在汉成运的协助下,郑天九在山字河村的三官庙里开办了一所平民夜校,帮助本村及外村青年学文化,使饱受苦难的群众越来越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使命,提高阶级觉悟,增强革命意识。在此基础上,郑天九从平民夜校中发展了一批党员,于1928年9月领导成立中共山字河支部,汉成运任党支部书记。

1928年冬天始,三官庙平民夜校一直坚持开办了三年多,共培养了100多名革命积极分子,其中有50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在政治上,他们对地主恶霸开展了反压迫、反剥削斗争,横扫土豪劣绅的威风,树立了党的威望;在经济上,他们开展抗租、抗税、增资等斗争;在思想文化上,他们破除族权、神权、夫权等封建宗法思想与制度,开展革命乡村陈规旧俗活动,使大量农民、特别是乡村妇女的反抗意识越来越强。

平民夜校办得很红火,令反动地主非常惊恐。郑天九的家族势力在当地影响较大,在他的家族看来,郑天九的行为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1928年,邵疃小学的名誉校长郑鄂廷(外号“土虺”)以办学为借口,将附近村民开垦的2000多亩荒田霸占为校产,然后将其变卖据为己有。1930年,他又公开勾结土匪向各村派送捐条,勒索钱财。一时间人心惶惶、民怨沸腾。日照县委发动反“土虺”的抗捐斗争。县委组织日照县中和邵疃小学的师生,联合当地一些村民与士绅,结成了统一战线。大家分头找到了有关郑鄂廷作恶的人证、物证,再由郑平等人带领,将郑鄂廷告上法庭。在铁证如山、群愤如潮的压力下,国民党日照县政府不得不将郑鄂廷逮捕,追回了他变卖校产所得钱款,罢免了其校内职务。邵疃小学获得新生,群众公推郑平为该校校长。自此,1931年学校更名为曙光小学。

1931年春夏间,日照县委在曙光小学秘密发展了6名党员,分别是校长郑平、教师郑凡百、县中学生郑野云和社会青年郑益生、郑宗鲁、汉常运。日照县委书记安哲与新党员逐一谈话,指示新党员必须以各自的公开身份作掩护,配合县委开展地下工作,培养党的积极分子和党员,壮大革命力量。此后,郑天九、郑平等人既在校内宣传共产党主张,在教师中发展党员,又深入到周围村庄,发展农村党员,在一年之内发展党员90多名,先后建立了大邵疃、小邵疃和马家店3个党支部。

就这样,曙光小学成为党的秘密联络站和日照县委城西活动中心。一些党员在曙光小学联络、交换情报,县委也在此召开会议,传达文件、讨论发展党员、组织农民暴动。1932年9月,日照中心县委为准备日照暴动而召开的第二次党员代表会议就是在曙光小学召开的。

在陈列的诸多照片中,一张泛黄的双人合照很容易引起人注意:照片中两位青年双眼炯炯有神、目向远方,仿佛要将心中澎湃激情尽情释放。照片中的主人公,便是日照革命先驱郑天九和胶东革命前辈于洲。

1929年,叛徒王复元破坏了山东省委和青岛市党组织,日照县委与省委的联系因之中断。得不到省委的指示,日照县委的处境十分艰难。为此,日照县委决定,安哲、郑天九、陈雷等分头外出寻找省委党组织。

1930年冬,郑天九经济南来到胶东莱阳、海阳一带寻找党组织,并打入到国民党海阳县司马庄区保卫团任政治教员。经过一段时间接触,他了解到该保卫团副团长于洲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国民党员,思想较为进步,他就有意识的和于洲多接近,逐步向他灌输一些革命道理。1931年1月,经郑天九介绍,于洲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4月,郑天九离开了海阳。在海阳三个多月的时间里,郑天九虽然未能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但却努力发展壮大了胶东革命力量。

星火燎原  日照暴动

环顾曙光小学,地上的一花一草、一沙一砾,仿佛都记住了那段烽火岁月,让历史点滴,跃然眼前。如今,这些历史只是史书上的一段记忆,但在真实的历史上,每一段故事却都是由生命和激情写就。

1932年5月,蒋介石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

中共临时中央号召北方各省举行暴动,建立新苏区,配合苏区进行第四次反“围剿”。随后,中共山东省委提出了“各县的工作就是暴动”的口号,随后在农村发动武装暴动,掀起了山东农村武装暴动的高潮。1932年10月爆发的日照暴动,是山东这一时期规模最大的武装暴动。

然而,我们站在每一个历史的节点询问历史,历史从来都是以她沉默的胸怀,承载着无数的血雨腥风,记载着无数的灿烂辉煌。日照武装暴动,那段曾趟过血雨腥风的岁月,也书写了灿烂辉煌的一页。

时间是忠实的见证者,也是伟大的书写者。1932年9月,日照中心县委在曙光小学召开了第二次党员代表会议,各地党代表汇报了党组织的发展和农运情况,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为日照暴动做好准备。尽管这次会议规模较大,涉及面广,但由于进步师生、群众的积极配合,没有发生意外问题,使会议开得圆满成功。曙光小学校长郑平参与了暴动的发动、组织等筹备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0月13日晚,日照大地燃起了漫天烽火,南北两路武装同时暴动。北路暴动队伍在安哲率领下,首先在安家村发起暴动南路暴动队伍在郑天九、陈雷率领下,攻克夹仓,奔袭涛雒,并向西进发,连克平家村、苗家村等数十村庄,声势大振。

16日,南路暴动队伍在邱后、朝阳观、杨家庄一带扩充武装,当晚宿营邵疃村,并在曙光小学进行了整编。南路暴动队伍300余人,编成2个大队,下设6个中队。郑天九作了动员讲话,决定与北路暴动队伍会师。

日照暴动发起后,国民党反动当局十分恐慌,对日照暴动队伍进行疯狂镇压。面对敌人围追堵截,南北两路暴动队伍最终没能实现如期会合。25日,北路和南路暴动队伍开始疏散转移,化整为零,坚持隐蔽斗争。这场轰轰烈烈的日照武装暴动至此结束。

日照暴动历时13天,经历大小战斗30余次,是这一时期山东省内规模最大的武装暴动。日照暴动打击了国民党山东新军阀的统治,震慑了日照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日照暴动的革命烈火燃遍了日照地区的几百个村庄。从此,日照大地的革命火种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时,为以后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日照暴动失败后,国民党反动当局纠集反动革命武装,进驻山字河、邵疃一带,封锁村庄,搜山清乡。曙光小学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点已经暴露,惨遭洗劫。

英雄辈出  前仆后继

正如世人对曙光小学的评价,这是一座激情涌动的革命摇篮,这里的革命斗争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众多革命志士舍生取义,前仆后继,写了一首首革命赞歌。

日照暴动失败后,郑天九等人被通缉。他辗转去了北平,化名丁九,在中共北平市委领导下开展工作。1933年7月,北平市委负责人陈荻埃被捕叛变,形势非常严峻。郑天九连续两天三夜奔走通知同志们尽快地转移隐蔽,却延误了自己逃离的时机,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和严刑拷打,他信仰如铁,意志如钢,威武不屈,视死如归。1933年10月19日,郑天九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28岁,把宝贵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壮丽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郑家门第显赫,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郑天九的爷爷为清末举人,曾放任湖南省宁远县知事。郑天九是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是背叛原生家庭的革命先驱,是中共日照县委创始人之一、日照暴动领导者之一,是信仰如铁的雨花英烈!郑天九的一生,短暂而辉煌!”市委党史研究院(市地方史志研究院)院长尹德满动情地说。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郑天九不仅是先行者,更是领路人。他在曙光小学周边,采用探亲访友、开座谈会、大会演讲、举办平民夜校等形式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党团员。在他的影响下,一大批进步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中就包括郑平、汉成运等人。曙光小学校长郑平参加过日照暴动,经过日照暴动的洗礼,党的革命纲领在曙光小学师生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地印痕,他们纷纷参军参战参加革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共有师生几百人,他们中有为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郑天九、郑世山、郑培宣、郑世东、郑培干、郑培明等,有的成长为省市县的领导干部,省部级领导多达十几人,如陈雷、郑平、郑子久等。

在陈列馆中,一幅幅图片,记录了一幕幕历史,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英烈们。

郑培宣,后村镇小邵疃人。192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平第十七中学。寒假回日照期间,与郑野云等人在邵疃小学编印《曙光》小报,宣传革命思想,激发家乡人民的爱国热忱,启发了人们对国家解放、民族独立的向往和追求。1932年,郑培宣参入了中国共产党。日照暴动失败后,郑天九到了北平,通过郑培宣与中共北平市委接上关系。为尽快恢复日照党组织,郑培宣受命于危难之时,秘密回到日照家乡,与山东省委派来日照工作的负责人祝刚及在日照县立中学执教的中共党员李云鹤接上关系,马上着手工作。在白色恐怖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四处寻找日照暴动失败时隐蔽下来的党员。他还用父亲卖地的80元钱,专程去上海购买一批药品,医治日照暴动伤员。当时,日照中心县委准备召开全县党员代表会议,国民党特务收买叛徒郑世果,利用郑培宣外出工作的时机,于1933年2月19日在日照县芳沟村西岭将其暗杀,年仅21岁。

郑培干,后村镇小邵疃人。因勇斗侵吞邵疃小学校产的恶霸地主郑鄂廷,被群众推选为校董事会长。1931年冬,郑培干经郑天九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以乡长的合法身份进行党的工作。1932年,郑培干参加日照暴动的策划,因工作需要,未公开活动。日照暴动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清乡搜山,小邵疃村有70余人被捕。郑培干临危不惧,愿以乡长身份为乡人担保,但因叛徒告密,被敌人逮捕。在狱中,郑培干遭受酷刑也决不供出党的重要机密。1933年3月10日,郑陪干英勇就义。

……

一个又一个革命英烈,他们的名字逐渐走进历史深处,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却永远传承。

精神永存  薪火长传

新中国成立后,曙光小学作为革命纪念地而载入日照史册,又先后走出了几百名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为共和国的建设增砖添瓦、增光添彩。

郑子久,新中国成立以后曾担任山东省副省长等职务,1998年,经郑子久的积极联系,山东省人民政府拨款十万对曙光小学大屋(现陈列馆)进行重建;郑石将军,原名郑全界,他是曙光小学的学子,离开家乡后仍不忘母校,他把自己喜欢的一幅价值连城的“百子图”转赠给曙光小学,并提名:曙光耀沃土,桃李满天下;1992年夏天,年仅十九岁的曙光学子刘加峰勇救三位落水儿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曙光小学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曙光小学继续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从曙光小学走出许多有识之士,他们在社会的各行各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沧桑百年,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尘封的物件,一段段尘封的历史。百年曙光,绘就了一幅追求进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热衷传承的壮美画卷。

为了优化整合教育资源,2020年9月曙光小学整体并入后村镇中心小学。“2021年,在市区组织、党史等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东港区后村镇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需要,依托原曙光小学进行了改造提升,将其打造成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后村镇党委宣传委员李凤娇介绍。如今的陈列馆包括四个展厅,囊括了学校成长史、日照革命发展历史,生动翔实地展现了曙光小学百年发展史上历经沧桑、与国共荣的革命历程,旨在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了解学习曙光小学的光荣历史,进而了解中共党史,秉承革命先辈遗志,树立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2021年7月7日,曙光小学党史教育陈列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在郑天九烈士雕像前,一位女士向着烈士鞠躬致敬,深情凝望,哽咽诉说:“郑天九爷爷,我带着我爷爷对您的思念、带着您的历史,来看您了……”

这位女士名叫于伟,她是胶东革命前辈于洲的孙女。她专程从威海赶来,向郑天九烈士的家乡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党委赠送了一张无比宝贵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她爷爷于洲和日照革命先驱郑天九的合影,照片于1932年底拍摄于北平中原照相馆。

如今,曙光小学党史教育陈列馆实行全天免费开放,每年到陈列馆参观的人达8600余人,他们或是领导干部故地重游与采风;或是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团员重温入团誓词;或是党员、团员、少先队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或是机关、团体、学校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

曙光革命精神在后村镇中心小学得到了很好地传承。曙光英雄虽已远去,他们的精神却是鼓舞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源泉。和平年代,我们愿用努力夯实英雄们奋斗的成果,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我们这代人的力量!”这是后村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三班学生王亦轩写在日记本上的一段话。

后村镇中心小学校长王培周说:学校高度重视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教育活动,以曙光小学党史教育陈列馆为依托,通过革命传统文化熏陶,课堂教学渗透,课外活动实践,深化习得与养成等途径,进一步完善了自主体验、红色德育育人模式。

不仅是他们,许多社会上的有志之士也想尽己所能,为曙光精神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2006年,曙光小学副校长毛元才在退休多年后重新回到曙光小学他的目标清晰明确:把与曙光小学相关的历史资料收集起来,让这段红色记忆感染更多后人!也正是经过毛元才十余年的采访、搜集、整理,曙光小学党史教育陈列馆展陈内容得到了更加的丰富。毛元才说:那份红色记忆已成为曙光人与生俱来的担当,那份革命的热血与爱国的赤诚,已深深地流淌到了曙光人的血液之中。

这座激情涌动的革命摇篮,虽历经百年但使命未变。革命火种生生不息,这片热血的土地正酝酿出激昂的奋进精神,让一代又一代后人秉承理想信念之火一往无前。

经历革命洗礼的百年曙光小学,赓续革命传统,传播红色火种,秉持“爱党爱国、追求光明”的精神,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抱负、有情怀有追求的“曙光人”。如今,昔日洒遍热血的土地上,建起了楼房机场、高速高铁,建起了空港开发区;现代化的校园里,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光明、向上、蓬勃的成长力量,都是新时代的“曙光”。

后记:

历史,选择了一所小学作为起点,从一场对抗恶霸的斗争开始,一道红色的光芒从这里发出。从此,这所学校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曙光小学。曙光小学于日照,是红色地理坐标,更是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一代后来人接续奋斗。

战火的硝烟早已散尽,但经过日照暴动红色革命烽火历练出的曙光革命精神却代代流传,激励着曙光学子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满怀爱国豪情。

时序轮替,矢志不渝。这座激情涌动的革命摇篮因党而神圣、厚重。新时代,纵然跨越百年初心不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