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日照先锋 > 日照党史 > 每周学党史

每周学党史第13期中共日照党组织的重建与发展

发表时间: 2020年04月16日 08:34 来源: 点击量: 2281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在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建立抗日武装和开辟根据地的同时,陆续派党员干部到全省各地恢复党组织、发展壮大党的力量,以促使党组织担负起领导各地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责任。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发展,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而又遭严重破坏,并较长时间处于低潮的日照地区党组织,陆续恢复发展起来。

cbf01efd48c2096f92640ab673d8529e.jpg

一、中共莒县县委的建立与发展

1937年10月,郭有邻受中共山东省委的指派回到家乡莒县,开始筹建党组织。11月,在莒城西南面的珍珠山上,他领导成立了高坊乡民众抗敌自卫团,不久又去泰安找省委汇报工作,省委向郭有邻下达了成立中共莒县特别支部的指示。12月,中共莒县特别支部在莒县浮来山的张家泥沟子村正式成立,隶属中共山东省委领导,郭有邻任党支部书记,刘克诚、庞汇川任委员。

中共莒县特别支部成立后,接着在兰家官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议提出了发展壮大党组织、以高坊乡民众抗敌自卫团为基础建立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等主张。会后,郭有邻等人设法与孔福亭等人取得联系,在泥沟子、五花营、辛家官庄、前夏庄、前坡子等村发展了一批党员。经过教育与斗争锻炼,这些党员很快成长为发动民众、壮大抗日武装的中坚力量。

就在中共莒县特别支部成立的前不久,主纪先领导恢复了土地革命时期遭破坏的原主家岭、西辛庄党支部,并与郭有邻建立了联系,共同在泥沟子、辛家官庄、五花营、前夏庄、前坡子等村及抗日武装队伍里,发展新党员。

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在莒县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鉴于此形势,1938年7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要求四支队第六大队党组织,马上成立中共莒县县委,建立全县统一的领导机构,并指定郭有邻任中共莒县县委书记,其他成员则由部队党组织确定。8月,中共莒县县委在岳家沟成立。它是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以来鲁东南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县委,隶属中共鲁东南特委领导,郭有邻任书记,董临仪任委员。莒县县委跟随第二支队行动,对外公开称八路军驻莒办事处。此后,县委领导机构陆续得以充实,至1939年5月,先后有魏继广担任组织委员、辛玮任宣传委员、牛瑞甫任组织部长、辛纯任青年部长。因斗争的复杂性,县委驻地很不固定。

莒县县委成立后,在全县各地建立和健全了党的组织机构。自1938年9月至1939年6月莒县县委撤销,共建立了8个分区委。第一分区委于1938年9月建立,活动在五花营、高坊一带,杜信、郭荫南、刘登五先后任分区委书记;第二分区委于1938年9月建立,活动在卢峪河、埠后、九里坡、纪家店子、石龙口一带,蔡惠民、李陆逵、牛瑞甫先后任分区委书记;第三分区委于1938年9月建立,活动在章庄、河圈一带,杨作舟、杨子荣先后任分区委书记;第四分区委于1938年9月建立,活动在北店、路西一带,赵伯方、胡次玉、胡治域(胡先民)、王乃恩(王杰)先后任分区委书记;第五分区委活动区域属于今诸城市,于1939年春由白锡政领导建立;第六分区委于1938年9月建立,活动在辛家官庄、水由(这两地今属沂南县)和公婆山一带,庞润生、董信卿、来成忻先后任分区委书记;第七区分区委于1938年9月建立,活动在主家岭、土山、苗蒋、辛庄一带,庄伯方、赵均平先后任分区委书记;第八区分区委于1938年9月建立,活动在大店、小店一带,袁子扬、王焕章、王际尧、李升亭、孔良民先后任分区委书记。

9bf42392d3f811e8b3b0c85235a98846.jpg

二、中共日照县委的恢复与发展

1938年春,国民党第五十七军第一一二师进驻日照县碑廓一带,所属第六六七团团部驻费家湖村。该师中已建有中共地下工委。4月15日,从外地返乡的日照县爱国青年学生秦亢青、秦寄萍兄弟俩,与已在第六六七团工作的东北大学流亡学生、中共地下党员赵书扬接上了关系。16日,他们三人一起来到费家湖村,见到了第六六七团团长、中共特别党员万毅,又与中共第一一二师地下工委负责人谷牧取得联系。秦亢青、秦寄萍被编入第六六七团。6月,中共第一一二师地下工委派第六六七团三营负责党务工作的共产党员赵志刚和李欣、王国栋等人,由秦亢青、秦寄萍作向导,以五十七军日照县宣传队的名义到涛雒一带开展抗日宣传, 着手发展党组织。不久,在他们的组织下,中共下元特别支部(简称“下元特支”)在下元村成立,赵志刚任书记,李欣、王国栋任委员。下元特支隶属中共第一一二师工委领导。

下元特支成立后,以国民党第五十七军抗日宣传队的公开身份在涛雒、碑廓、巨峰、高兴一带开展建党工作。9月,赵志刚介绍秦亢青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秦亢青又介绍郑干、郑炎、丁勋南等人相继入党,下元特支力量由此不断壮大。此后不久,因国民党第一一二师从日照撤防,下元特支遂与中共第一一二师工委失去联系。经多方努力,10月,下元特支又与驻莒县的国民党第六十九军新六师中共地下工委接上了组织关系,成立第六十九军日照县第五民运工作办事处,继续开展抗战工作。11月,日照县范家楼村的范干民与范熙彭二人在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习惯称“岸堤干校”)学习结业后,返回日照县,经鲁东南特委介绍,他们与下元特支接上组织关系,接着发展了李辑吾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恰在此间,原中共青岛市委主要负责人陈振麓在日照县巨峰区的卜落村边养病,边坚持开展党的活动,发展了叶强民等人入党。

4a1e3adb8ed0279e2a72963066447c29.jpg

11月下旬,以下元特支为基础,加上陈振麓在卜落村一带所发展的党员,中共日照县临时委员会在涛雒区的丁家官庄成立,赵志刚任书记,范干民负责组织工作,秦亢青负责宣传工作,范熙彭负责交通工作。中共日照县临时委员会隶属国民党第六十九军新六师中共地下工委领导。它建立后不久,先后在丁家官庄、苗家村以及傅疃村的共产党员范景蘧家中开过几次会议,重点是发展党组织和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在此期间,建立了涛雒党支部,丁君谦任党支部书记。

在中共下元特支、中共日照县临时委员会相继成立期间,鲁东南特委和第二支队在日照县西部地区也积极发动各方力量,发展党组织。特委书记景晓村随第二支队一部曾进驻日照县西部的小曲河村一带,亲自对日照县的党组织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现场指导。1938年秋,第二支队收编了驻黄墩一带的土匪朱信斋部,扩大了八路军的声望。郑子久、刘鸿若、尹伯兮、王新民等一批热血青年前来投奔抗日。同时,鲁东南特委派牛瑞甫带领工作组进驻黄墩,一是做朱信斋部的下层官兵的思想工作,二是宣传发动地方青年抗日,秘密发展党组织。10月,在牛瑞甫的介绍下,郑子久、刘鸿若和尹伯兮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们又被鲁东南特委派往八路军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11月底,共产党员杨心培(日照县城关人)由延安返回山东,被鲁东南特委分配到日照县工作。12月,郑子久、刘鸿若等人从八路军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结业也返回了日照县。这样,经过党组织培养,杨心培、郑子久、刘鸿若等人很快就担负起恢复、发展日照县党组织的重任,并成为骨干力量。

共产党员范景蘧对恢复发展日照县党组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1932年日照暴动失败,他被捕入狱,直到1937年 9月山东国共合作初步建立后才获释出狱。1938年1月,他带领家乡十几名青年奔赴延安,行至西安时,因路费花光,再加上去延安没有党组织介绍信,最终未成功,队伍被迫解散。范景蘧只身返回日照县,首先恢复了日照暴动前的傅(疃)平(台)党支部,然后派人四处寻找上级党组织,于1938年秋与鲁东南特委接上了组织关系。10月,他出席了鲁东南特委在大店召开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

全县党员数量不断发展的情况下,1938年12月中旬,经鲁东南特委决定,中共日照县委在小曲河村(今属东港区)正式成立,对外称“八路军驻日照办事处”,范景蘧任书记,委员有范景蘧、郑子久、杨心培、刘鸿若,郑子久任组织部长,杨心培任宣传部长,刘鸿若任民运部长,刘琳任妇女部长。县委成立时,鲁东南特委及第二支队的干部景晓村、李仲林、崔介、刘涌等人参加了会议。大会确定了此后一段时间内县委的工作重点是:宣传党的抗战方针政策,发展党组织,壮大党的力量。接着,中共日照临时县委便向日照县委移交了工作。

县委驻地随着斗争形势的需要不断变换,成立后不久就由小曲河村移驻黄墩,又因黄墩离朱信斋部较近,经常受其窥视,不安全因素大,便于1939年2月搬到范家楼村。范家楼村离桑园较近,便于县委同鲁东南特委联系工作,并且这一带的群众和民主人士的抗日爱国热情都很高,思想进步。大部分县委机关干部分散居住在村民家中,同吃同住,亲如一家。同年春,中共范家楼党支部成立。这时,全县的进步青年学生纷纷到范家楼投奔“八路军驻日照办事处”,强烈要求参加抗日工作。因此,范家楼村被群众美誉为日照的“小延安”。

县委在成立之初,对各负责人的工作做了具体分工:范景蘧负责日照县南部,郑子久负责日照县西部,刘鸿若和杨心培在日照城及其周围地区活动。各负责人在分管的地域,利用师生、同学、亲友的关系,先是主要在青年学生等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建立基层党组织。范景蘧曾经在安东卫教过书,就利用师生关系先后介绍赵明德、徐坦、王烈、张静寰等10余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安东卫党支部,张静寰任书记;刘鸿若在日照城的北关介绍李克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克锐又先后介绍王雷、李存等人入党,建立了北关党支部;杨心培在下河发展了时德千、时德万、时宝荣等一部分党员,建立了下河党支部。此外,刘鸿若到日照城周边的鹅庄、将帅沟一带开辟党的工作。

为了吸引更多的革命知识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3月,日照县委在县立初级中学领导成立了中共县中特别支部,许家德任书记。此时的县中,刚刚在国民党县政府的支持下在山字河村恢复成立,国民党极力笼络县中青年,培植自己的势力。对此,中共日照县委派出10余名党员以读书为掩护,进入县中开展工作,启发学生的政治觉悟。后来,因1939年6月日军“扫荡”,县中停办。但县中特别支部在仅存的两个多月中,支部成员不遗余力地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和共产党的抗战方针策略,得到了学生的热情响应,播下了革命火种。

为了大量吸收积极的工农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日照县委组织成立工作团,分成若干个抗日救国宣传队,深入村庄、田间地头与集市,张贴抗日标语,教唱抗日歌曲,从贫雇农中发展党员,建立基层党组织。耿诚率领的宣传队进驻日照县北部阎马庄、街头、丰台一带,先后在阎马庄、挑沟、街头、陆家庄子、焦家庄子、古家沟等村发展了几十名党员,领导建立了一些党支部;李辑吾率领的宣传队深入到黄墩一带的山区,组织20多个村庄成立了抗日自卫队,并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黄墩、陈家沟、董旺庄等村党支部;范干民、刘琳、王涛、申荫平等人组成的县委机关人员宣传队活动在范家楼一带,领导建立了台庄、高庄、吉洼、卜落崮、沈马庄等村党支部。

在各级党组织的艰苦努力下,至1939年夏,日照县党员数量已达500余人,各区相继建立起分区委,即:第一分区委(城关),书记先后由许家德、许瑛担任,下辖北关、下河、前崮子、鹅庄、将帅沟等党支部;第二分区委(涛雒),书记由丁君谦担任,下辖傅(疃)平(台)、涛雒、栈子、孙家村、苗家村、夹仓、牟家小庄等党支部;第三分区委(街头),书记先后由牟至真、申求典担任,下辖阎马庄、街头、挑沟、焦家庄子、古家沟、陆家庄子、罗家丰台等党支部;第四分区委(安岚),书记由赵明德担任,下辖安东卫、岚山头、甜水河等党支部;第五分区委(丝山),建立时间比其他分区委晚,书记由申求典担任,建立两个月后被敌破坏。第六分区委(巨峰),书记由胡润洲担任,下辖卜落子、老龙窝、邵疃等党支部;第七分区委(三庄),书记由王嘉礼担任,下辖范家楼、台庄、吉洼、沈马庄、高庄、黑涧、讲合沟、黄墩、陈家沟、董旺庄等党支部。1940年,县委又成立了八区(碑廓)和九区(黄墩),分别建立了分区委,王岗、李克锐分别任第八、第九分区委书记。在这期间,县委领导机构也有了变动。1939年2月,范景蘧因病离职,白炎波代理县委书记。5月,郑子久任县委书记,孙汉卿任组织部长。

三、五莲山区党组织的创建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中共鲁东南特委和莒县县委、诸城县委①、日照县委的建立,五莲山区党员与党组织活动也逐渐发展起来。

汪湖、管帅、于里、中至、石场一带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这一地带毗邻莒县,在抗战初期隶属莒县四区。

中至以北至汪湖、管帅一带,距离王尽美的家乡北杏村较近,受王尽美的革命影响大,人们的思想比较进步。1938年9月,经中共莒县县委批准,中共莒县第四区分区委在河南村小学成立,赵伯方任书记。至1939年春,先后在赵家辛庄、河南村、朱马院、唐庄等村建立了党支部或党小组。

中至以南地区连同于里、石场一带,紧靠鲁东南特委驻地——桑园,又是八路军抗日游击第二支队的活动基地,所以这里的党组织是由鲁东南特委和第二支队以及莒县县委派出的工作团直接发展起来的。自1938年底开始发展党员,至1939年春开始建立党支部,党员遍布北营、张家沟、罗圈、房家沟、东石门、西石门、东龙头、西龙头、下万家沟、邸家沟、旺岭、王家河等村庄。

许孟、院西、户部、叩官、潮河一带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这一带地处五莲山区东北部,毗邻诸城,在抗战初期分属诸城三区、四区。

户部、叩官、潮河一带,在抗战初期属于诸城四区,大致位于马耳山——五莲山一线以东,受日照暴动的影响较大,群众工作基础较好,党组织恢复与发展相对较快。1938年11月,中共诸城县委与八路军诸城独立营一起向西挺进诸城四区的高阁庄,设立八路军诸城办事处。在办事处成立之初,李家庄子的卫真到办事处要求参加八路军,经过组织培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2月,中共诸城第四区分区委成立,卫真任书记。第四区分区委成立后,大家通过走亲访友、集市宣传、开群众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国运动,从中培养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至1940年5月,共建立了7个党支部、1个党小组,有党员60余名,分布在18个村庄和1个寺庙。

许孟、院西、长城岭一带,在抗战初期属于诸城三区。1938年底,鲁东南特委指派徐锦江、卞立群等人组成民运工作团,到许孟一带开辟工作。工作团首先进驻阎家庄子村,发展党员,该村的郑贯五率先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他们利用宗族关系,以阎家庄子、宋家庄子、前长城岭、福禄并、后长城岭为中心区,逐步向周边村庄发展党员。1939年春,中共诸城第三区分区委成立,卞立群任书记。7月,中共诸城县委和八路军诸城办事处由诸城四区的高阁庄移驻阎家庄子村,促进了诸城三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至年底,该区先后发展党员50余人,建立了阎家庄子、宋家庄子、长城岭等党支部。

街头、洪凝一带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这一带在抗战初期属于日照县三区,包括街头、洪凝、王世疃、山阳、松柏、高泽等地。党组织在此地的发展以红泥崖村为界,分为南、北两个活动中心。

北部以洪凝为中心。1938年夏,陆家庄子村的牟至真和牟锦堂两人到沂水县寻找党组织,在岸堤村参加了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学习结束后返回家乡,秘密发展了牟乃伋、牟敦昕、厉保五等人入党。11月,在洪凝村村民厉保五的家中,中共洪凝乡支部成立,牟至真任书记。

南部以街头为中心。街头村的王嘉礼是这一带党组织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他于193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积极发展党员,先后介绍刘慨、韩奎、单立端等人入党。12月,日照县委决定,以街头、阎马这一带的党员为骨干,成立中共街头特别支部,王嘉礼任书记。1939年初,日照县委派出以耿诚为代表的工作团到街头、阎马、下官家沟、挑沟等村一带宣传抗日和发展党员。在他们的发动下,1月,中共日照县临时三分区委成立,牟至真任支部书记。3月,房守凯、刘慨、王嘉礼等人受日照县委的指派,以求学的名义到日照县中做青年学生工作。6月,经日照县委批准,中共街头乡党支部成立,王嘉礼任乡支书记兼街头特别支部书记。 

9月,日照县委派组织部长孙汉卿到大洼村的一家农户里,秘密召开会议,宣布正式成立日照县委第三分区委,调整充实了领导班子,申求典任书记。第三分区委建立后,它在泰石公路以北地区积极发展抗日武装、开辟抗日根据地。

1940年春,五莲山区有6个区建立了区委、30多个村庄建立了党支部、40多个村庄成立了党小组,党员总数达300余人。 

总之,全面抗战一开始,日照地区党组织力量很薄弱、很分散,正如鲁东南特委书记景晓村后来回忆所说“莒县是在省委直接领导下,由郭有邻同志发展了一批党员,刚刚由特支改建为县委,其他各县都没有县级组织。日照有范景蘧联系的少数党员,还有东北军一一二师地下党组织领导的个别支部……在莒县国民党许树声部队里,也有我们一些党员”。但进入1939年和1940年,日照地区党员、党组织获得迅猛发展。以日照县一个县为例,党员数量由抗战初期的几十名发展到1940年底的1000余名,并建立了9个分区委、94个党支部。党员的发展方式除初期采取个别串联、派出工作团之外,后来增加了由各县、区党组织分期分批地举办抗日培训班来吸收贫雇农和进步青年参加。这有力地推动了党的自身建设和群众工作深入发展,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加快了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步伐。

 



相关阅读